推拿疗法
按摩是一种适应症十分广泛的民间物理疗法。有正骨按摩、伤科按摩、小儿按摩、经络按摩、脏腑按摩、急救按摩、保健按摩、点穴按摩等。
按摩疗法的机理为:一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等循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及滞留体液或病理渗出物的吸收;二是诱导深部组织的血液流向体表,或使一部分血液郁滞于局部,或使深部组织充血,以减低体内或其他部位的充血现象,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三是调节肌肉机能,增强肌肉弹性,张力和耐久性,缓解病理紧张并促进排出有毒代谢产物;四是影响神经机能,使其兴奋或镇静,振奋精神,或解除疲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操作方法
|
临床上使用按摩手法的种类很多,学派不一,动作不同,据之有几十种甚至达百余种,但一般常用的不过二三十种。这些手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规律。按其作用力的方向可分为如下5种。
一、推揉类(平面用力手法)
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
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人体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前后、上下或左右的推动。图14。推法在应用时所用的力量须由轻而重,根据不同部位而决定用力大小。用力大时,作用达肌肉、内脏;用力小时,作用达皮下组织。一般频率50- 150次/分,开始稍慢,逐渐加快。推法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可分为拇指推、手掌推、肘尖推、拳推。图15。
推法的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增加皮肤强性,促进肌肉生长,消 除疲劳和使肌肉放松。
2.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图16。
揉法的作用力一般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但重揉时叫作用到肌肉。频率较慢50-100次/分,一般是由轻到重再至轻。此种手法较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放松肌肉、解除局部痉挛时用。操作时手指和手掌应紧贴皮肤,与皮肤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被揉动,幅度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做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等。图17。
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积理气,助消化等。
3.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皮肤表面顺、逆时针方向的回旋摩动。图18。操作时指或掌不要紧贴皮肤,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的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皮肤与皮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一般慢的30-60次/分,快的100-200次/分左右。此法多用单手摩,也可用双手摩。常用在按摩的开始,或疼痛较剧烈的部位及用强手法按摩后,使肌肉放松。摩法的转动方向一般是顺时针方向运动,摩法根据不同部位有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摩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气活血,消肿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补脏腑,增强皮肤弹性等。
4.抹法: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按摩部位后,以均衡的压力抹向一边的一种手法。图19。其作用力可浅在皮肤,深在肌肉。其强度不大,作用柔和。一般常用双手同时操作,也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种方法。抹法不同于推法,它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重,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抹法则可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任意往返移动。抹法的频率也较推法慢。
抹法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镇静,清醒头目,扩张血管和增加皮肤弹性等。
5.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图20。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其频率较高,达100-200次/分。对皮肤引起反映较大,常要擦到皮肤发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故在操作时多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此法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图21。
擦法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加快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湿经散寒等。
二、按拍类
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1.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处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图22。按压的力度可浅到皮肉,深达骨骼、关节和部分内脏处。操作时按压的力量要由轻而重,使患部有一定压迫感后,持续一段时间,再慢慢放松。也可以有节律的一按一松,这种按压法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按压的强度与频率,不可过重、过急,应富有弹性。按法在施术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及不同治疗目的,可分为拇指按、中指按、拳按、掌按、肘按。图23。此外,尚有利用按摩工具按压等。
按法的主要作用是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矫正畸形等等。
2.掐法: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图24。掐法刺激较强,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操作时用力须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掐法用在穴位时,可有强烈的酸胀感觉称“得气”反应。掐法也可称指针法,是以指代针的意思。另与掐法近似的一种指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拇指做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掐压,边 掐边向前推进。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组织肿胀时,将其向前 方推散,而使肿胀散开。
掐法的主要作法是刺激穴位,疏通经脉,消肿散瘀,镇静安神,开窍等。
3.拨法: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图25。拨法的刺激很强,局部可有酸胀反应,用的力更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另有一种称刮法,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软组织有肥厚或硬结处做刮拨的手法。刮拨的方向可根据病变部位走向而定。
拨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4.振法: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图26。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续用劲发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形成震动力,使按摩部位随之而发生震颤。操作时要着力实而频率快,使其有向深部渗透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用手振比较累,可 以使用电振器做治疗。但最好个做头、面部的电动按摩器治疗。通常每个穴位可做1分钟左右。振法可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重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振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等。
5. 弹法: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图27。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出拨动滑脱,使食指指背在思部着力弹打。弹打的强度需由轻而重,着力也要有弹性,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此手法多用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部位,弹时可沿关节周围进行。
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
6、拍捶法: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图28。用空心拳或拳侧面捶击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为捶法。图29。拍法着力较轻,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部位;捶法作用力较重,可达肌肉、关节与骨骼。捶法轻而缓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击可使肌肉兴奋。不论拍、捶在操作时要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阵快,一阵慢交替操作。动作要协调、灵活,着力要有弹性。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别选用拍、捶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图30。捶法可分为直拳捶、卧拳捶和侧拳锤。图31。
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 等。
7.踩跷法(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图32。可以脚同时踩按,也可两脚交替踩按。在踩踏时以脚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适宜,切不可过力。频率要慢,做腰部治疗时应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气。在治疗时,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能勉强。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踩跷法是按、压、揉、推几种手法的结合,且按摩强度较大。此法应用时要慎重,对年老体弱、小儿均不宜用。
8.滚法:是用手背部着力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手法。图33。操作时将掌指关节略为屈曲,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紧贴于治疗部位上,连续摆动腕掌部,进行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的协调运动。为了使滚动力集中到手指,在滚动前将手腕稍屈,各指略微伸开,手背平贴推拿部位以助发力。然(3)点揉气海、神阙、曲池、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太冲,每穴约半分钟。
2.病人俯卧位
(l)推法。医生两手全掌着力,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从第一胸椎至腰骶部反复推摩5-7次。
(2)滚揉法。医生两手掌指交替着力,置于脊柱两旁自上而不,自下而上反复擦揉5-7次。
(3)点按肝俞、肾俞、命门,每穴约半分钟。
3、病人坐位
(1)捏拿法。医生一手扶一侧肩部,另一手拇、食、中、无名指对称捏拿后颈部,自上而下反复施术2分钟。
(2)点按风地、印堂、太阳、人迎,每穴约半分钟。
(3)叩法。医生两手四指交替叩击颈项和肩、臂部,反复施术5-7次。要求叩击手法要轻巧,速度要快。
注意事项:
嘱咐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能过度劳累,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少食或无食刺激的食物。后再将手收回成原半握拳状。如此一滚一回有节律地着力按压,滚动向前.频率100次/分左右。滚动时力量要均匀,使手背之滚动压力持续作用于被按摩部位上。均不可发生跳动、击打或摩擦。滚法的作用较深,以达肌肉层为度。其作用面也较大,多用于软组织面积较大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此法一般单手与双手交替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讲行,或借助器械操作。
滚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筋膜的痉挛,消除疲劳。
三、捏拿类
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1.捏法:将皮肤提起,作用于皮肤与皮下组织。捏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图34。手法强度可轻可重。轻的,患者感到温和舒展;重的,患者则感到酸胀。频率可快可慢,快老l00次/分以上,慢者 30~60次/分。另一种手握空拳状,用食指中节和拇指指腹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法可用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操作。捏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疾患,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也可用于成年人接摩。
2.拿法:用拇指与食、中指或其它手指相对做对应钳形用力,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做一收一放或持续的揉捏动作。图35。拿法不同于捏法,力量集中指尖上,而是指腹和手指的整个掌面着力。使用拿法时,腕要放松灵活,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在拿法的同时可结合提法,提拿并用。多在提拿某~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相垂直。即纵行肌腹横向提拿,横行肌腹纵向提拿。此类手法强度比较大,被治疗者反应明显,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轻快的手法强度合适。通常是做定点拿、揉、提的手法,也可做移动拿、揉手法。图36。拿法可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采用 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和抖动拿等。速度可快可慢,要有节奏,要连续,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拿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调节、兴奋神经,通络散寒,消除疲劳等。
3.搓法:是用双手在肢体上相对用力进行搓动的一种手法。图37。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处。强度轻时感觉肌肉轻松,强度大时则有明显的酸胀感。频率一般30- 50次/分左右,搓动速度开始时由慢而快,结束时由快而 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
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松弛肌肉,消除疲劳等。
4.提法: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或双手按于施治部位使劲向上 (反方向)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在临床分为顿提法和端提法两种。
(1)顿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例,嘱患肢抬举过头并伸直(手 心向内),医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无名指、中指、小指,先缓慢导引放松局部,再使劲上提3次,每提1次关节可发出1次弹响。但操作时避免使用暴力。
(2)端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虎口置于患者同侧 耳垂下,拇指于耳后高骨处,食指于下颌角缘,置准贴实后,双手同时用力向内合立并向上提。但施本法时,必须注意双手虎口必须对准患者同侧耳垂下后侧,并将患者头部卡于两手之中,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切勿压及颈总动脉,造成危险。
四、牵抖类
有抖法、引伸法等。
1.抖法:是抖动身体的一种方法,也是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操作时握住患者远端,在牵拉的同时做上下,或左右的 抖动。即象抖动绳子一样用柔劲来抖动肢体,使肢体随着抖动的力量似波浪样的起伏。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抖动的次数也不同。抖法一般多应用于腕、上肢、下肢和腰部。图38。此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关节、韧带,具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消除疲劳、整复和恢复解剖位置的异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抖法来进行治疗。
2.引伸法;是在肌肉放松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方法。图39。本法属于特殊的被动性运动按摩。此种方法的作用力,可使关节发生一时性超过正常生理活动幅度的运动。这种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使引伸的动作有劲而不蛮,幅度大而不野,达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程度。引伸法可有上肢引伸、下肢引伸、腰部引伸等多种。图40。引伸法的治疗作用,是牵伸关节挛缩,纠正关节错位,增强肢体的活活动能力等。
五、运动类
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1.屈伸法:是对有活 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 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图41。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证被按摩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体位。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
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2.摇法: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图42。本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图13。
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3.扳法(又名搬法):扳法可以在人体几个部位应用,如肩、髓、腰、颈等。是用一手压住人体某一部位,另一手扳动其他部位,两者使用力量相等、作用相反的外力,使关节旋转或伸展。图44。扳法也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手法,常用于 治疗四肢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的交锁与错位等症。故此也可以认为是正骨干法的一种。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在施术时必须将要扳动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稍微加大幅度的运作。扳动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了解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不可超出生理功能。根据用力方向和施行方法的不同,有侧扳、后扳、斜扳等几种。
扳法的主要作用松解粘连,帮助复位,滑刮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疼痛,牵伸肌肉、韧带之作用。
4. 背法: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两肘屈曲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以臀部着力顶住患者腰部,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做左右方向的摆动和上下方向的抖动,使腰部有牵动感。图45。在施术时要注意肘部勾紧不要滑脱,嘱患者不要打挺。背法常用于治疗急性腹扭伤、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病症。 |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传染性疾病,严重感处性疾病,脓毒血症,精神病,疾病的急性期病情危重,有高热,神志不清,血液病有出血倾向,结核,恶性肿瘤,按摩局部有较严重的皮肤病、皮肤损伤或炎症(如蜂窝组织炎、丹毒、脓肿、骨髓炎等),均不适应按摩治疗;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合谷穴、三阴交穴、昆仑穴、小腹部、腰骶部和髋部;女性经期不应做腰骶部与双 髓部的按摩。另外,骨折未愈合、韧带和肌肉断裂的固定期,均不宜按摩治疗;年老体弱、血压过高,以及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者,应慎用或禁用按摩治疗。
二、注意事项
按摩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明确诊断,选用穴位,确定手法,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全面,有中心有重点。
2.根据不同疾病与按摩部位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按摩体位。这个体位要使病人舒适,治疗方便,有利于各种手法的操作。不论是自我按摩或由别人按摩,都要注意。
3.按摩的操作程序、强度、时间,需根据治疗中病人的全身与局部反应及治疗后的变化随时调整。并应掌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4. 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嘱病人不要紧张,肌肉要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做腰背和下腹部的按摩,应先排空大小便。病人在过饥、过饱以及醉酒后均不适宜按摩,一般在餐后2小时按摩较妥。对病人要耐心、认真、亲切、负责,使病人对医生既信任又能配合治疗。自我按摩时也要注意放松和时间安排。
5.按摩时操作者的双手要保持清洁、温暖、勤修指甲,不要损伤被按摩部位的皮肤。并要注意室温及被按摩部位的保暖。
6. 在单独检查异性病人和进行按摩时,要态度庄重、严肃。尤其给女病人按摩时,应避开乳房、阴部。如治疗上需要,应先与病人讲明,取得病人同意后进行治疗,同时要有第三者在场(病人家属或其它女同志)。
7.对于保健按摩(不论是自我按摩,还足由别人操作),一定要持之以恒,方能达到防治疾病、强壮身体的目的。
8.在按摩结束之后,被按摩者应感到全身轻松舒适,原有症状改变。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这是常见反应。按摩后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寒凉刺激,更不要再度损伤。应配合治疗,保持治疗效果。 |
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有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手法选择一定要适应部位的结构特点。一般而言,骨性部位宜用软性手法,如摩揉法;软组织丰满处宜用硬性手法(脏器及重要神经血管处慎用),如点、捶等;结构基本相同的大部位,宜用着力面大的手法,如背部膀胱经及大腿前后常用攘法、掌推法等;狭小或点状部位,宜选用着力面小的手法,如一指禅、指揉法;病变深的部位,宜用作用力深透或传导性强的手法,如点、按、拍法;病症浅的部位,宜用作用力浅的手法,如摩、擦、抹法;肿胀渗血部位,宜用压力小而刺激弱的手法,如摩、震法;痉挛硬节部位,宜用压力重而刺激强的手法,如点、按、掌根击法等。总之,手法的选择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宜精不宜多,以达到最佳效果为目的
【概述】
推拿,又称“按摩”、“按蹻”、“乔摩”,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尤其是经络腧穴学说)指导下,通过在人体体表一定的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本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综合效应,又有不受设备、器械等条件限制,不干扰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等特点,因而千百年来一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并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特治疗规律的学科。推拿效果与手法的质量及施术部位及其经络与穴位的特异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而推拿效果的优劣又直接与术者的诊断与手法的选择有关。推拿手法种类繁多,一种疾病可以用不同的手法按摩,不同疾病也可用一种手法按摩。这主要是根据不同疾病及其类型、病程阶段和受术者的个体差异而拟定的。包括推拿处方的手法步骤,甚至每个手法的每个动作、刺激量的大小等。
推拿需很高的手法技巧。根据生物力学观点,大致可将推拿手法分成六类。 单式手法可以从叩击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活动关节类手法.其中叩击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法这三类手法,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特性是垂直或平行或归中等单一运动的方向;摆动类手法`振动类手法也有一共同的方向特性是双向运动的方向;活动关节类手法的共同的方向的特性是相对或相离或环形的运动方向。1、叩击类手法是以断续而有节奏的冲击力刺激体表,使软组织产生较大的起伏性振动或使振动波向组织深部传送。可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兴奋末梢神经,增强软组织弹性,松解痉挛,软化或击破硬结组织。2、摩擦类手法作用表浅,能摩擦生热,刺激性较弱,能抑制神经系统,对血液淋巴液和软组织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可用于病变位置表浅,体液回流障碍,局部水肿瘀血,皮肤营养不良,胃肠蠕动减弱,失眠等症。3、挤压类手法是以压力为主刺激软组织,压力大、刺激性强,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具有解痉镇痛、移痛止痛、醒脑开窍、调节内脏的功能。提拿手法是以上提力为主刺激软组织,对软组织有较强的牵拉和挤压作用,刺激性强,可用于解表发汗、解痉止痛、分离组织粘连、提高组织兴奋性,调节神经功能等。4、摆动类手法主要作用于肌肉,揉法能引起肌肉节律性揉动;一指禅推法能产生机械波的传导作用;滚法能产生节律性滚动,从而改善肌肉的血液供应,缓解肌痉挛,分离肌粘连,调节肌肉紧张度。可用于肌肉痉挛、疼痛、粘连、劳损等。5、振动类手法能使软组织产生高频率震颤或抖动,震波传导性强,对组织是一种温柔的良性刺激,对于活跃微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和产生兴奋末梢神经,调节内脏和神经功能有一定作用。6、运动关节类手法是使关节产生被动运动,可根据关节、不同病情及功能障碍程度,选用适当运动幅度的手法,此外也能解痉矫形、松解肌粘连、整复相邻关节错位或滑膜嵌顿,调合气血,增强肌力等。
【适应症操作方法】
不同疾病操作方法不一样,适应症按摩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并要有所变通。
【不适证操作方法】
推拿作为一门有其自身独特治疗规律和方法的临床学科,主要是在人体体表的经络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并通过经络的内联外络、气血的循行流注而产生局部和全身的治疗效应。因此, 推拿疗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对骨伤科疾患及各种疼痛性疾病更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一、骨伤科疾病
1.肱二头肌长腱滑脱: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站在患者对面,一手四指放于肩上部,掌心向下,拇指放于三角肌前缘中部,拇指用力抵住肱骨颈部,即肱二头肌长键处。另一手握患肢腕关节上部,患者掌心向前,肩外展至60°,并前屈40°,两手对抗牵引,在牵引状态下将患者前臂逐渐旋后,井把肩放回到40°外展位,使放下的前臂尽量旋后。此时,置于肩部之手的拇指用力向外向上推移滑脱的肱二头肌长腱,同时另一手将患肢作急速的旋前活动。这样滑脱的肱二头肌长腱可被拇指推至原位。随后用拇指在原处轻轻地按揉,最后用两手掌搓揉肩部。如肱二头肌长腱向上嵌入于腱管内,可将拇指放于肱二头肌腱与腱联合处,施行弹拨手法,将嵌入腱管内的肌腱向外拉出。
2.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施用推、按、擦法于肩前部肱二头肌长腱处,或轻轻弹拨肱二头肌长腱。对急性发作期疼痛甚者,可以制动于休息位,再配合热敷治疗。
3.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先施用滚法于肩部,使肌肉放松,如有粘连时,将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后伸略外旋,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拉紧的情况下,用另一手拇指在喙突部作弹拨理筋法。接着在局部按揉5分钟,再转摇肩关节。
4.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钙化:患者取正坐位,在肩关节下垂并稍内收的姿势下,术者于冈上肌处施用滚法以舒通血脉、活血化瘀;然后再稍外展肩关节,一手托肘上部,另一手在冈上肌处用大拇指按揉,以舒筋通络、剥离粘连;最后用擦法,以透热为度。对急性疼痛期的患者,手法宜轻柔缓和。
5.肩峰下滑囊炎:急性期宜消瘀止痛,手法宜轻柔。患者正坐,患肩自然下垂,术者站在患侧,面对患者,揉、擦患肩三角肌 部位。揉擦时可酌涂以冬青膏、红花油等,以加强消瘀止痛的作用,同时配合局部热敷。治疗后宜使上臂在外展位置上制动休息。慢性期宜活血化瘀、滑利关节。患者正坐,术者一手托患肢于稍外展位,另一手施用滚法于肩部三角肌处。再在肩部施以按揉法及轻快的拿法。最后在患部用擦法,以透热为度。对有粘连而致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者,在治疗时要加强肩关节各方向的被动运动,逐渐改善关节的活动度。术后可配合热敷,并嘱患者多作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
6. 肱骨外上髁炎:先在肱骨外侧髁和前臂施用滚、按、揉法,再用弹拨法治疗.最后擦肘外侧肱骨外上髁及前臂伸肌群部。
7.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先在前臂伸肌群桡侧施以滚法,再点按手三里、偏历、阳溪、列缺和合谷等穴,然后术者用拇指重点揉按桡骨茎突部及其上下方。再以一手握住患腕,另一手握住拇指进行对抗牵引,并使患腕掌屈、背屈,同时缓缓旋转。最后,以桡骨茎突部为中心用擦法擦至温热为度。
8.指屈肌腱腱鞘炎:用捻法在患指的掌指关节周围施术,再拔患指的掌指关节,即术者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指的远端指伸骨,另一手捏住患指的掌指关节近端进行对抗拔伸。然后,术者以左手拇指及食指用力持握患手第一掌骨,以拇指放于患手拇指掌骨远端的尺侧,食指放于拇指掌骨远端的桡侧。术者以右手拇指掌面和屈曲的食指中节持握患手拇指近节远端,两手做对抗牵引,牵引时屈曲其患指的掌指关节,并同时用中指指端抵住患手拇指掌骨远端掌侧(即腱鞘狭窄部),用力向尺侧推挤其腱鞘的狭窄部,这时往往可有撕裂感。其他手指所用治法也类似。
9.腱鞘囊肿:多采用按压或敲击手法。 (1)按压法:将患者腕部固定并略呈掌屈,然后用右指将囊肿用力持续按压,直至挤破囊肿。然后用绷带予以包扎软固定。本法适应于一般囊肿。 (2)敲击法:将患腕平置于软枕上,腕背向上并略呈掌屈,术者一手握患手维持其位置稳定,另一手持搪瓷弯盘,用力迅速而准确地向囊肿敲击。如囊肿坚硬一次未击破时,可加击一、二下。本法适应囊肿大而坚硬者。
10.指间关节扭伤:有撕脱骨折及脱位者,应及时复位固定。单纯性指间关节扭挫伤,多采用捻、摇、拔伸法。即患者端坐,伸出伤手,掌心向下。术者站在患手外侧(若为无名指或小指则站在内侧),一手托住腕部,握住伤指,另一手拇、食指捏住伤指关节的内外两侧,用捻法治疗。捻后,再将托腕之手改用拇食两指捏住伤指关节近侧(指骨两侧),另一手拿住伤指远端,用摇法6~7次,然后,在拔伸状态下轻轻地将关节反复伸屈数次。局部可外敷中药或用中药薰洗热敷,以消肿止痛,促进功能恢复。
11.桡侧伸腕肌健周围炎:宜用按、揉、擦手法,在局部作轻柔的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促使渗出性炎症的吸收。可配合热敷,治疗后予以包扎固定。
12.桡尺远端关节分离伴韧带损伤:宜理筋整复,采用拔伸、按压和摇法。 对急性期患者,先用手法将分离的桡尺骨远端复位。患者正坐伸臂,掌向心下。术者与患者并行站立,一手拿信尺骨远端,另一手拿信桡骨远端,上臂与胸壁夹紧患肢上臂,与拿桡尺骨远端的双手相对牵引,同时双手前后略错动下桡尺关节,并按挤两骨使其复位;在按挤力量保护下,术者转身患臂屈肘、前臂旋后,让其伤手摸肩,然后需在按挤保护住下桡尺关节的情况下,令患肘伸直,前臂旋前,恢复原体位。以上手法反复操作两次后,用绷带略加压力包扎5~9层,以起保护作用。2~3周后可戴护腕,逐渐进行腕部功能活动锻炼。 对后期患者,可戴护腕保护桡尺关节,避免作前臂过度旋转动 作。局部可采用捻法、摇法治疗。陈旧性损伤也用以上手法治疗,固定时间以3~4周为宜。
13.腕管综合征:患者正坐,将手伸出,掌心朝上置放桌上,术者用拇指点按曲泽、内关、大陵、鱼际等穴。再用一指禅推法在前臂至掌沿手厥阴心包经往复治疗。在腕管及大鱼际处应重点治疗,手法先宜轻,然后逐渐加重。再摇腕关节及指关节。继之用擦法擦腕掌部,以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目的。 此外,还可应用捏腕法,其操作方法为:患者正坐,前臂置于旋前位,手背朝上。术者双手握患者掌部,右手在桡侧,左手在尺侧,而拇指平放于腕关节的背侧,以拇指指端按入腕关节背侧间隙内。在拔伸情况下摇晃腕关节,然后,将手腕在拇指按压下背伸至最大限度,随即屈曲,并左右各旋转其手腕2~3次。 术后,用温经通络的药膏外敷,腕部用纸板固定于休息位。症情缓和后,用中药外洗,或用舒筋药水搽擦。
14.腕关节扭伤:因损伤部位和损伤时间的不同,在手法的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 (1)急性损伤:由于疼痛和肿胀较为明显,手法宜轻柔。先在伤处附近选用相应经络上的适当穴位。如尺侧掌面,可选手少阴心经的少海、通里、神门等穴;桡侧掌面,可选手太阴肺经的尺泽、列缺、太渊等穴;桡侧背面,可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阳溪、曲池等穴。选好穴位后,用点按法使之得气(即有较强的酸胀感),持续约1分钟;再在伤处的周围上、下、左、右施用揉法,约3~5分钟,同时配合拿法弹筋;再用摇腕手法,在拔伸状态下,被动地使腕部作绕环、背屈、掌屈、侧偏等动作,以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最后再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急性损伤后期和慢性劳损:由于疼痛与肿胀较轻,运用以上手法时,力量要相应加重,活动幅度逐渐加大,以解除挛缩,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术者在手法操作时,仍要注意用力适度,以 防其再度损伤。 腕部推拿手法,对骨折愈合后的功能恢复也是十分有益的。
15.髋关节滑囊炎:患者取俯卧或侧卧(伤侧在上)位,术者在其髋关节周围施以法和按法、揉法各5~10分钟。 对患侧腿“长”于健侧的患者,可用仰卧屈髋法治之。患者仰卧,双腿伸直,术者一手按扶髋部前方,另一手握住小腿,轻轻摇晃髋关节。再将患侧下肢轻轻地内旋向上屈髋,使之尽量屈曲,然后将患肢向下牵拉放平,再与健肢相比,要求两侧长短相等。然后用擦法,擦其髋关节前侧和外侧,以透热为度。
16.髋关节扭伤:患者仰卧,术者站在患侧,面对病人,在患处先用按、揉法舒筋,待病情减轻后,再用弹拨法以解除痉挛。
17.髂胫束劳损(弹响髋):病人俯卧,在患侧臀部施用深沉而缓和的滚法,并沿臀大肌方向连续进行,同时配合髋关节后伸外展等被动活动,使臀大肌放松,再按揉和弹拨骶部及髂嵴外缘。然后病人侧卧,患肢在上,从阔筋膜张肌沿髂胫束到膝部用滚法治疗,在阔筋膜张肌部手法宜深沉而缓和,到大腿外侧髂胫束处,宜轻快而柔和;再弹拨髂前上棘上方的髂嵴部和大转子处的索状物,随后沿髂胫束进行按、揉,手法宜缓和而有力,再用擦法沿大腿外侧髂胫束及臀大肌、阔筋膜张肌,顺肌纤维方向治疗,以透热为度。
18.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仰卧,伤肢伸直并外旋。术者先点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等穴。然后在损伤局部及其上、下方施揉、摩、擦等法。急性损伤肿痛明显者手法宜轻,日后随着肿胀的消退,手法可逐渐加重。
19.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仰卧、术者点按髀关、伏免、双膝眼、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解溪等穴,然后于患肢大腿前侧及膝关节周围运用滚、揉等法。对单纯髌上滑囊出血的患者,术者一手握患肢踝部,另一手按住髌骨上缘血肿处,先使膝关节过伸,然后迅速灵巧地使膝关节充分屈曲,再伸直膝关节。
20. 膝关节脂肪垫劳损: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屈曲90°。术者先点按梁丘、血海、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穴。然后将患肢伸直,术者施以一指禅推法和揉法于膝关节髌骨下方5~10分钟。
2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损伤初期,可在膝关节周围和大腿前部施以滚、揉等法,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血肿消散。
22.踝关节扭伤:患者仰卧,术者点按风市、足三里、太溪、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太冲等穴,以通经络之气;再以揉、摩等法由上而下在小腿及局部周围施术,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在损伤的急性期(24~48小时以内),手法要轻柔灵巧,以免加重损伤性出血;恢复期手法宜稍重,特别是对血肿机化,产生粘连,踝关节功能受损的患者,应以较重手法剥离粘连,以恢复其功能。牵引摇摆、摇晃屈伸等法是常用的被动活动踝关节的手法,即让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以右手紧握患者足趾并向上牵引,先外翻以扩大踝关节内侧间隙,同时以左手食指压入间隙内,然后仍在牵引下内翻足部,扩大踝关节外侧间隙,以拇指压入关节间隙内,使拇、食指夹持踝关节,右手在牵引下将患足左右轻轻摇摆,内翻、外翻l~2次。然后背屈、跖屈,同时夹持踝关节的食、拇指下推上提两踝,背屈时下推,跖屈时上提。
23.踝管综合征:患者仰卧,患肢外旋,术者点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金门等穴。继行一指禅推法或揉法于小腿内后侧,由上而下推至踝部,重点在跖管局部,沿与跖管纵轴向垂直的方向推、揉5~10分钟,以活血通络,使跖管内压力降低。
24.跟腱扭伤:患者取俯卧位,小腿及足踝部垫以软枕。术者用滚法、捏法施行于小腿后部肌肉及跟腱,手法由轻渐重,作用力由浅及深,以明显酸胀感为宜,自上而下,反复4~5次。再用搓揉法使肌腱放松。然后,用拇指推、揉跟腱局部。
25.跖筋膜劳损:患者仰卧,术者点按阴谷、阴陵泉、筑宾、三阴交、太溪、照海、然谷等穴后。继以拇指按揉局部及其周围,并弹拨跖筋膜附着点的前部,最后用擦法擦其足底,以透热为度。
26.漏肩风: (1)患者取仰卧或坐位,术者站(或坐)于患侧,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施术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臂内侧,往返数次,配合患肢被动外展、外旋活动。 (2)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术者一手握住患肢的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滚法,配合按拿肩髃、肩贞,并作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 (3)患者取坐位,先点按肩髃、肩前、肩髎、臑俞等穴。术者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方,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作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术者一手托起前臂,使患者屈肘,患臂内收,患侧之手搭在健侧肩上,再由健肩绕过头顶到患肩,反复环绕5~7次,在此同时拿捏患肩。 (4)术者站在患者患侧肩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肩部顶住病人患侧肩前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适度用力使之后伸,重复2~3次。 (5)术者站在患者患侧肩稍后方,用一手扶健侧肩,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够忍耐为度。 (6)术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侧,用双手握住患肢肩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术者缓缓向斜上方牵抖患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加,手法力量由小到大,须注意用力不能过猛,以防发生意外。 用搓法由肩部到前臂反复搓动,以此作为本法操作的结束动作。
27.胸胁迸伤:亦称“岔气”。治疗方法有: (1)患者取卧位,术者先用拇指点按章门、期门、大包、膻中、 日月及相应的夹脊穴或背俞穴,然后以掌揉、摩或擦胸胁部及肩背部患处。 (2)患者正坐,如患例在右,术者以右前臂自前向后插于腋下,以右前臂向上提拉(即拔伸)肩部,将移位的关节和痉挛的肌肉理顺。随后嘱患者用力大口吸气,术者以左手掌根部叩击右胸背侧患处1次,再嘱患者作深呼吸。
28. 颈椎病:患者正坐,术者按揉风池、天鼎、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然后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以髎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10分钟,再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乔空,推肩臂部等法。
29.落枕:患者取坐位,术者先用轻柔的滚法、一指禅推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进行治疗,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再用拿法提拿颈项及肩部,或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在放松颈项部肌肉的情况下用摇法治疗,使颈项作轻缓的旋转和摇动数次后,然后按、拿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等穴(手法由轻至稍重),再拿颈椎棘突两侧肌肉。此后可在患部加用擦法和热敷,以活血止痛。
30.椎骨错缝:椎骨错缝是由各种外来原因造成脊椎骨小关节轻微错动和移位,可分为颈椎椎骨错缝、胸椎椎骨错缝和腰椎椎骨错缝等. (1)颈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的治疗手法可参阅整脊疗法。 (2)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的治疗手法有俯卧扳压法、侧卧斜扳法和后仰顶按法三种。 俯卧扳压法:患者俯卧,术者站立在患侧,一手向上扳动一侧肩部,另一手掌抵压患处棘突,两手同时相对用力扳压。操作时可闻及弹响。 侧卧斜扳法:适用于第7胸椎以下的各胸椎小关节。患者侧 卧,患侧朝上,术者面对患者站立,用左肘部固定骨盆,以手掌轻扶患处以下的脊柱,右手用力将肩轻轻向后推,即可听到或触到弹响。 后仰顶按法;患者正坐,两臂稍前伸,术者站于患者外侧,右臂自前侧抱住胸部向上拔伸,继而强迫患者背伸,同时另一手掌在背部向前用力顶按患处棘突。 (3)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手法有侧卧斜板法和俯卧扳压法。上两法操作与胸椎类同,惟着力点下移。 此外,还可应用坐位旋转法。此法有两种操作形式(以右侧为例):一是患者正坐方凳上,两足分开与肩等宽,术者正坐患者背后、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搭于同侧颈部,掌部压于颈后,拇指向下,其余四指扶持左颈部(患者稍低头),左手拇指按压患处,一助手在前方按住患者双腿,以防转动。然后术者右手拉患者颈部,使身体前屈60°~90°,并继续向右侧弯(尽量大于40°),在最大侧弯位时,术者右上肢使患者躯干向后旋转,同时左手拇指向上顶推棘突,即可感觉指下棘突有弹跳感和弹响声。二是患者正坐,双腿靠拢,双手抱于胸前。术者面对患者站立,用双腿夹持患者双腿,一手扶于胸前,另一手扶于另一侧肩后,相对用力,轻轻旋转躯干至45°时。突然加力(但不可粗暴)。本手法在操作过程中,须嘱患者放松,配合转动。
31.急性腰扭伤: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滚法在压痛点周围进行治疗,并逐渐移至疼痛处,然后在伤侧顺竖脊肌纤维方向用滚法操作,往返3~4遍,配合腰部后伸被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法压力由轻到重;再滚、揉腰阳关、肾俞,拿委中,以酸胀为度;在压痛点上、下方用弹拨法治疗,弹拨时手法宜柔和深沉,接着在受伤一侧,沿竖脊肌纤维方向进行直擦,以透热为度。也可采用病员侧卧位(患侧在上),以腰部斜扳法进行治疗。
32. 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一侧,沿其腰椎 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区,用较重力量的滚法上下往返治疗5~6遍,然后以较重刺激手法按揉大肠俞、八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秩边等穴;再直接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区,横擦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最后拍击腰背部两侧竖脊肌部,以皮肤微红为度。
33.退行性脊柱炎: (1)患者俯卧,术者站其傍侧,用滚法施于腰部病变处及腰椎两侧,配合指按命门、阳关、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或掌根按脊椎两旁夹脊穴;接着从腰部到臀部施以滚法治疗,有下肢牵痛时,滚法沿股后面向下至小腿,同时配合下肢后抬腿活动。 (2)患者侧卧,术者用斜扳法活动腰椎,左右各1次。 (3)患者仰卧,如下肢牵痛者,术者可用滚法施于大腿前侧和外侧,并向下直至小腿外侧,上下往返治疗,随后拿委中、承山,按阳陵泉、足三里等穴。 (4)患者取坐位,上身略向前俯,两手撑在大腿上,术者用擦法施于腰椎及两侧。
34.腰椎间盘突出症:按照症状,治疗方法要顺序进行。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柔的滚、按等手法进行治疗,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速突出髓核中水分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患者仰卧,用手法或器械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从而降低椎问盘内压力,甚至出现负压,便于突出物回纳,同时可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 (3)增加椎间盘外压力:患者俯卧,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然后在固定患部情况下,用双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本法可促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 (4)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用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由于斜扳和旋转复位时,腰椎及其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反复多次进行,可逐渐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再在仰卧位用强制直腿抬高以牵拉坐骨神经和腘绳肌,对松解粘连可起一定作用。 (5)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滚、按、点、揉、拿等法,促进气血循行,从而使萎缩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35.类风湿性关节炎: (1)上肢部: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一侧,一脚踩凳上,将患肢搁在大腿上,用滚法在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腕部到肩部,上下往返,同时适当配合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再从肩部到腕部,上下往返用拿法,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肩髃、肩贞、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阳池、大陵等穴。患者再取坐位,术者坐于前侧,捻、揉腕部及各掌指和指间关节,同时适当配合摇法,摇肩、肘关节,搓上肢4~5次。 (2)下肢部:患者取俯卧位,术者施用滚法于臀部,并向下至小腿后侧,在髋、膝、踝关节后面作重点治疗,同时配合髋后伸、外展及膝关节的伸屈被动活动,然后点环跳、居髎、委中、承山。患者再取仰卧位,术者施用滚法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向下至小腿外侧,沿足三里、阳陵泉穴向下至踝部,同时配合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再在膝关节周围用滚法治疗,同时按揉膝眼。然后在踝关节周围及足背用滚法治疗,配合踝关节屈伸及内、外翻活动,再捻摇足趾,摇踝关节,再拿委中,沿小腿后侧向下直到跟腱。最后搓下肢,从大腿到小腿。
36.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患者正坐(或取卧位,患侧在上),术者点按患侧上关、下关、翳风、颊车、合谷等穴。若系肌肉功能失调者,可在局部用一指禅推法、揉法和摩法,以舒筋活络,解痉止痛
中国一绝的“神手”推拿技法,中国一绝的“神手”教学方法。合称“中国双绝”的《神手推拿术学习班》,开创了中国中医推拿界的科研与教学的双新天地。
一、“神手”教学方法:
自称教学一绝的办班特点,就是参加者可选带久治不愈或自己不能治愈的,与培训科目相关的典形病例陪学,亲眼目睹,现场示范,生动现实。这更是将了老师一军,凡参加专题学习培训的绝非门外汉初学者,多有数年的临床治疗经验。自己不能治愈或选带的久治不愈患者必是重症、难症。如果学习结束,而这些患者仍未治愈,岂不弄巧成拙引火烧身了。众所周知,各地所办推拿类学习培训班颇多,均以请来了某某专家教授主任讲课来炫耀自己的办学正宗。君不知我国教授专家主任比比皆是,敢于自告奋勇在众人面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尚所未闻。让学员现场评价你的才学,让患者亲身体验你的医术,这个学习班真可谓是块“试金石”了。这就应了武术界的一句名言:光说不练嘴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想为人师表,就不要误人子弟。亮出真功夫,我们才服你!此教学法在中国首家提出,自当称中国一绝。
二、“神手”推拿技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用“神手”教学法教什么?专教“神手”推拿技法。
我国推拿界获得最高科研成果,挂着“全国中医推拿医疗中心”牌子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推拿科,称之为中国推拿的国家队。其独特手法是:颈椎旋转、侧屈,和胸、腰、骶椎交叉按压等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和胸椎对抗复位、腰椎斜扳、骶髂关节斜扳法的改良脊柱手法。 国内著名整骨专家冯天有教授(少将),其著名手法是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对腰椎间盘出症、颈椎病等一系列疾病建立了新诊治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居世界领先水平。 但在《中国中医药报》也有刊登韦以宗教授论文的专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整脊术的误治并发症——中医整脊术亟待规范化、科学化”,报导了155例推拿牵引误治并发症病例,其中致死亡2例,休克3例,截瘫8例,不全瘫16例,骨折脱位49例,加重病情32例,并发其它严重症状45例。并总结出5方面原因:诊断不清;未严格选择适应症;乱用手法;暴力;超重或坐位牵引。其安全性又明显落后于国外。神手推拿技法独树一帜,打破了现有推拿与整脊手法的模式,以“三无”无重手法、无大动作、无盲目施术。“四不”即不牵、不扳、不后伸、不旋转为治疗手法准则。讲求“力点、力线、力度” 的动态手法三要素。可以通过运动轨迹线来科学解释其治疗全过程。并且融会了自己创立的两个推拿理论而自成体系。这些都是失而复得的祖国传统医学瑰宝,冠名: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中国仅此一家。因此,又当称中国一绝。
|
中国中医推拿发展战略之我见(1)
——由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引发的思考
董桐义
摘要:
推拿是中医的重要学科。20世纪80年代后,各中医高校相继开设推拿专业,其后又陆续设置了推拿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和推拿临床博士后流动站。中医推拿现已拥有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众多流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种资金也巨额资助博士后等高级学者和专家教授,在深入研究着中医推拿的经典手法。如:旋转、斜扳、牵搬等手法的临床与机理,数学模型和生物力学基础等方面,这代表了国家最高的推拿医疗水平和科研水平。突然,国内有中医生宣布:淘汰了上述科研课题的主体手法,创用系统的“动态力学手法”和新型推拿理论来治疗骨伤科和内科等诸症。揭开这个谜底会引发一场讨论:中国中医推拿要施行怎样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中医推拿 信息力学疗法 动态力学手法
中国当代的推拿业呈中医推拿、保健按摩、洋整脊术三足鼎立之势,中医推拿主要分布于医院的中医骨伤科和推拿等科。保健按摩是一种新兴劳动职业,已列入]《中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工种目录。近年来,洋整脊术悄然进入中国,或在医院附设科室,或在保健市场站脚,其定位尚未明晰。有学者考证:历史上我国的整脊术在治疗脊柱损伤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目前三者分天下的形势面前,中医推拿包括整脊术却不容乐观。在2003年2月24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位置发表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整脊术的误治并发症——中医整脊术亟待规范化、科学化》文章中,用“辉煌的历史与尴尬的现实”作为分段标题来具体阐述这一现状,应该引发我们的反思,中医推拿怎样才能继续领跑于世界推拿医学?
一、中国中医推拿的发展现状:
1、中医推拿的处境: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保健按摩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保健性质的按摩服务,已经从医院的推拿类科室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种劳动职业。入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列为准入工种第三类的商业服务业人员。据某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有保健按摩从业人员超百万名,保健按摩的机构(单位)数万个,翻开一本初级按摩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教材,就完全是解剖学、中医经络腧穴学和中医推拿学手法的内容,而且培训他们的多为医学界的高职称人员。其培训的速成性和执业的低准入条件,使该行业的发展占据了绝对优势。
保健按摩师成为劳动职业,可以说是中医推拿得到了空前的普及,但中医推拿也同时失去了亚健康者保健的广大市场。使中医推拿的治疗范围相对集中在了骨伤和内科等疾病方面,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高校为了适应本科以下的推拿专业学生就业的形势压力,其培养目标也倾向于保健按摩业。例如:湖南中医学院,由教务处和针灸推拿系主办的首届针灸推拿手法技能大赛,对于推拿手法比赛的个人前六名给予的奖励,就是颁发“高级按摩师”证书。这样一来,发展提高中医推拿的重任就历史性的落在了硕士博士和专家教授的身上了。但也有“南京中医药大学七名博士教授洗浴中心做按摩”这样的报道,在该中心公开张贴有7名博士、教授的简历,包括:南京中医药大学推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医针灸推拿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医学硕士;中医骨伤学硕士;中医推拿针灸学硕士;中医学硕士、副教授。全部都是中医和推拿专业的精英。他们挂牌给做全身按摩顾客的感受是:手法新式、到点,有舒筋松骨的感觉。作者提出的讨论是,他们这种套路性的按摩手法,既用来在校医院作治疗,又在科研中作该手法的课题研究。不知道这类手法具有多少科技领先的治疗技术含量?
洋整脊术,已在国内的一些医院中开设了“美式脊椎矫正科”类的科室,也有“脊椎健康中心”之类的包含了医疗、教学及科研的三合一专业机构,其教学培训也成为了我国继续教育认可的项目。可见和中医推拿的国内竞争早已拉开了序幕。对于洋整脊术,有从业的博士学者说:引进的是制度而不是技术。或者说所谓的美式脊椎矫正,是技术更是制度。
在2001年11月,中国中医在美国从事整脊,曾有被起诉侵犯了美国整脊研究会专利之争,为此,《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连续发表文章,在顾华博士将中国整脊技术史资料与两报文章呈美国德州法院后,事情才算平熄。虽然中医整脊术居世界最早的历史地位无可辩驳,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两种整脊术的技术手法近于相同的程度。而《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2月24日的头版文章,还报道了因误用推拿牵引治疗脊柱伤病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全部来自国内,而国外所报道的并发症只是一般的手法后反应的检索结果。韦以宗教授分析造成严重并发症事故的5点原因是:诊断不清;盲目行整脊术;乱用手法;暴力;超重或坐位牵引等。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频发的诊断不清现象证实我们的诊断指导理论尚有缺漏。是导致盲目施术、乱用手法和暴力倾向等错误的必然原因。我们仅仅着眼一个手法量化和规范制度的研究是不够的,应该提出一个手法革命的科学概念。牵引问题牵涉到医疗器械设备,应该用一个具有先进牵引技术的医疗器械来实施替代。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推拿命运的大问题。幸好,我国的中医医生不辱使命,这种新型的中医临床辨证指导理论和有中国“发明”授权的新型颈椎牵引器械,已经在中华大地上问世。
1、 中医推拿的手法研究状况:
近年才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推拿专业21世纪教材《推拿手法学》,汇总了成人推拿手法有8大类44种基本手法,还有193种人体各部位的具体操作手法,确实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另一本高校专业教材《推拿治疗学》列举出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内功推拿;正骨推拿;腹诊推拿;脏腑经络推按;小儿推拿;点穴推拿等各有治疗擅长的中国8大手法流派。此外,还有依据不同地域形成派别的随意称谓。如:南派;北派;海派等。除此之外,很多学科带头人在临床实践中又发展创新出一批新的治疗手法。其中典型的创新手法如下:
全国中医推拿专科医疗中心执行主任,推拿研究所生物力学研究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沈国权主任,创立了脊柱推拿的短杠杆微调手法系列。治疗颈突症,颈性眩晕,腰突症等脊柱疾病。
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主任,颈椎病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孙树椿主任,提出了一套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独特的方法,其中 “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法,简介文章称:在国内中医学术界独树一帜。
北京中医学院推拿教研室主任,北京东直门医院按摩科主任,全国推拿学会委员兼副秘书长臧福科教授,和芜湖市中医骨伤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戴俭国教授,联手创建“大成推拿手法”。臧教授擅长使用“振腹手法”治疗腰腿痛及内脏病,戴教授擅长使用“震颤法”主要施术于病痛部位,结合整脊手法与外用中药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国家体育总局首席运动医学专家陈正韶教授,独创了“抱腹推挤按摩法” 的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复位手法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两项创新手法。
北京空军总医院副院长,全军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中心主任冯天有教授,创始“新医正骨疗法”,运用“坐姿(定点)旋转复位法”来治疗腰突症和颈椎病。
广州军区脊柱相关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康复理疗科治脊中心高级顾问专家龙层花教授, 创始了“中华龙氏治脊疗法”,主要有摇正法、搬按法、推正法和反向运动法等正骨手法。
综上所述,我国各地区的学科名家其创新手法有以下特点:对于《推拿手法学》的规范手法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手法多集中于脊柱病方面的治疗,但不能相互的进行技术印证。如:治疗腰突症和颈椎病,冯天有教授擅用“坐姿(定点)旋转复位法”;孙树椿教授擅用 “不定点旋转手法”; 沈国权主任擅用“脊柱推拿微调手法”;陈正韶教授擅用“抱腹推挤按摩法”等等,并且都是以擅用手法见长,尚未形成新的手法体系。
下面有一位无冕的中医师,师承中国的隐世医术,经40年的发掘创新,运用先贤医学精髓融会创新形成的“动态力学手法”,既自成体系又明显区别于上述名家创新手法的技术特征。请诸位参照。
“动态力学手法”称:淘汰了国内外的整脊与推拿手法中,以牵、扳、抻、旋转手法为代表的经典手法。又称:这套手法包含了以下3个崭新的手法理论研究成果:
① 治疗力与治疗应力的双向力学关系辨证论研究成果;
② 动态力学手法组成三要素“力点、力线、力度”论研究成果;
③ 运用双力学运动轨迹线来揭示手法治疗过程的教研方法论研究成果。
以 “四不”,即不牵、不扳、不后抻、不旋转。“三无”,即无重手法、无大动作、无盲目施术为治疗手法技术特征。在整复关节和筋位时具有辨证择位、动态切入,瞬间完成、无痛少痛、老幼皆宜的特点。完全没有强行的模糊逻辑复位和盲目分解粘连的大推拿手法痕迹,安全有效。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见的且又难于治愈的关节病症,其临床治愈率能达到92.6 %。
有比较才能鉴别,无冕医生的创新成果与各位名家的创新手法是大相径庭的。我们不妨运用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三性”标准来审视它们的存在价值。
3、中医推拿的理论研究状况:
中医整脊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颈腰疾病的治疗机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传统医药研究所所长,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北京光明骨伤科医院院长韦以宗教授首次提出了“一说两论”,即“脊柱圆筒枢纽学说”“椎曲论”和“椎体板块移动论”,分别在《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头版位置全文登载。两报的评价是:科学的诠释了中医传统的六大整脊疗法,即旋转法、牵引法、悬吊法、垫枕法、枕缸法、和整盆法的治疗机理,自此揭开了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为中医整脊术进一步数据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开辟了道路。
韦以宗教授的“一说两论”是从脊柱机能解剖学的整体观、系统论着手,在将脊柱系统分为静态骨结构系统、静态关节结构系统、动力肌肉韧带系统和神经调控系统四大系统的基础上,发挥中医传统的“体相观”对中医整脊术的治疗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他指出:中医整脊术用的旋转复位法,实质上通过“滚圆筒”,即通过旋转头颅以旋转颈椎,旋转胸廓以旋转胸椎,旋转骨盆以旋转腰椎达到治疗目的的。临床上。如果注意到枢纽关节力的作用线,科学的利用比作用线施行旋转复位则更科学,也可避免误伤。该理论已公开举办了高级研修班来进行推广,这是目前我国专业报纸公认的最系统的推拿创新理论。
上述的无冕中医师另辟蹊径,坚持从隐世医术的疗效奥秘入手来探究其科学内涵,并运用现代医学理论的阐述方法进行归纳升华,提出了2个推拿系统理论:“人体骨筋结构三维空间的力学平衡理论”和“气道”理论。
人体骨筋结构三维空间的力学平衡理论,不仅是用于几种治疗方法的抽象诠释,主要是在临床上直接使用双手来进行准确检测的推拿辨证指导理论。它包括“三论”:
①人体骨胳关节结构三维的重力学平衡论,与生理曲线轴列、四肢轴向旋转与位移检测论。
②人体筋的形位检测论。
③局部功能态触诊检测论。
该理论的阐述方法是借用人体解剖学的三个基准面: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确定了四条基准线:垂直力学中轴线;冠状面水平线;局部中轴线;生理曲线排列轴线。其最为关键之处在于创立了一条“董氏连点线”,这是一条特别的测量线,也是用来实施临床辨证的检测线。当人们在工作或运动中发生扭、挫、撞伤,或因过劳而导致静力性损伤时,人体骨筋结构的力学平衡都会发生病理性改变,随之筋位与功能的形与态也会出现异常。尽管有时这一病理性改变的程度很小,一般的常规辨证很难察觉。但使用这套理论,只在人体处于中立位的站立、仰卧和俯卧三种自然体位下,经双手的快速触诊和目测就非常显见。经治疗后,患者立即可以测试疗效。任何旁观者都可观察到前与后的检测变化。充分体现了隐世医术“辨证施治”的临床科学性。
推拿理论之二,是运用本疗法的独到见解,从《黄帝内经》抽象的“气”学学说中,寻找出隐世医术擅长治疗内科疾患的理论依据,命名为“气道”理论。这是可以和经络学说相媲美的古代治疗理论,成功的解释了“气道调整术”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的原理与作用。虽然,这一绝世的治疗理论还不能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概念来进行论证。但完全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多种内科慢性病和急症的有效治疗。这是除了使用经络与腧穴的系统理论以外,又一个运用手法有效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理论。但科学诠释这一古代的经典理论尚须时间。
对于“气道”的检测与调整治疗,本疗法的气道状态触诊法和调整法,结合排除风、寒、湿、瘀等独门手法,与“人体骨筋结构三维空间的力学平衡理论”等相辅相成,可以迅速调节人体的“气机”运动,使之恢复到平衡状态。对于多种内科急症:如眩晕、头痛、神经痛、胸闷气短,心慌,甚至更多的急症表现,可以达到应手而解之效,这就是失而复得之隐世医术的惊世之处。信息力学疗法正在“推拿治疗多种内科急症”这一推拿的空白领域中成功地进行着实际应用。可以做到在内科杂症方面的治疗有效率100%,可重复率100%。
这是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会贯通的研究硕果,也是中国失传之隐世医术的公开亮相。该理论在中国已经引起了各大学术会议与专业论坛的高度重视。本文作者将该理论与权威创新理论并列,旨在促成推拿医学百家争鸣的科研春天早些到来。
|
——————————
|
中国中医推拿发展战略之我见(2)
1、 推拿的课题研究状况:
中医推拿的课题研究,尤其是国家基金资助的课题研究,目前还只能够在高学历、高职称、高地位的“三高”学科带头人中间开展。由于检索范围的有限,只能列举部分专家的项目来说明其研究状况。但毋庸置疑,他们都代表着中国中医推拿的临床与基础科研的最高水准。
全国第一位推拿专业博士,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房敏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
① “推拿手法深透性与生物组织作用机制研究”、
② “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动力学分析”、
③ “中医推拿滚法及振法血流动力学研究”,
另外,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推拿科张宏、严隽陶、胡军承担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推拿滚法操作动力学参数优化及行气活血效应机理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严隽陶教授是推拿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全国中医推拿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又是上海主要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流派和滚法推拿流派传人,擅长以滚法和一指禅推法治疗推拿科的常见病、疑难病。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针灸骨伤科教研室主任,附属南方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李义凯教授认为,腰突症患者经过旋转手法治疗后,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多数与用力方向和用力轻重有关。颈部的一些推拿尚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掌握手法的轻重,使手法具有公认的规范的客观定量标准,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因此,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分别进行骨伤科应用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的相关课题是:
① 颈部旋转手法的数学模型和可视化研究;
② 腰椎牵扳手法的生物力学基础;
③ 脊柱推拿手法的可视化研究和数学模型;
④ 颈椎曲度与颈部推拿手法的相关性研究等。
其负责并已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有:
① 颈部旋转手法的生物力学和临床解剖学研究(资助额8万)
② 颈部旋转手法的数学模型及可视化研究(资助额12万)
③ 旋转手法对腰椎内外结构位移和内在应力影响的实时监测研究(资助额15万)
还有正在进行的在研项目有:颈部旋转手法所致咔哒声响量效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资助额19万)
另外,参与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课题有: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评价及技术规范(排名3/7,资助额11万)。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颈椎曲度与颈部推拿手法的相关性研究(资助额1万)。
负责完成的军队九五医药科研青年基金资助课题:颈部正骨手法的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资助额3万);颈部推拿手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研究(资助额8万)。
广东省科技厅课题 牵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机理研究(排名6/7,资助额2万)。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将中医学学科的基金课题归于“生命科学九处”管理,九处的网载文章说:2004年申请项目的总体学术水平有所提高,但各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少项目低水平重复现象仍然存在。推拿按摩学、养生与康复等学科分支申请项目明显偏少,有待进一步加强。综合分析2004年度的申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实验设计逻辑论证不严谨,研究内容过多、目标分散,技术路线可行性不强;
②存在对中医药理论理解不足与偏差的问题;
③中医药学术思想创新不足,新技术指标应用不当的倾向仍严重存在;
④抓不住核心科学问题,缺乏相应的前期研究基础。
上述课题虽然是检索到一部分,但已经反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研究课题的科研方向与课题特点。这些尖端专家自身并没有注重在手法和理论方面系统的发展创新,但凭借自己的博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凸现特长,而实施的却是一般性的面上的研究。如:滚法、摆动类手法一般属于治疗的辅助手法,课题研究旨在证明这些著名流派手法的科学有效性。旋转、斜扳等手法属于目前的经典治疗手法,由于手法操作不当往往会导致并发症等多种不良后果,固需要进行量化和规范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因此得到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方资金的大力资助。
虽然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只能在民间自费科研,不能得到任何的资助和支持,但其蕴涵祖国隐世医术先贤高度智慧的“一套动态力学系统手法,两个推拿系统理论,三项医疗器械专利技术(含2项发明)”已经宣布:不仅淘汰了上述国家资助的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课题主体手法,也就是那些经典手法。还创造了“中国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颈椎牵引治疗器械系列。真是和这些推拿专家开了一个划分时代的大玩笑。如何用保持科技领先的水准来固守这尖端科研领域的桥头堡,应当引发中国学者的深刻思考。
二、中国中医推拿发展战略之我见:
1、“行政不作为”是遏制科研发展的杀手锏:
“行政不作为”是法律术语,是指行政主体负有积极作为的行政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但却在程序上超过法定或合理期间消极的有所不为的行政违法行为。具有消极性和违法性等特征。这里主要是指管理等部门和学术团体类的行政主体,这两类主体管理和引领着中国的医学发展和科研导向。从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境遇来看,可以说是遭遇“行政不作为”的典型例子。
本疗法虽然系出隐世医术而无门无派,却坚持走了一条系统的科研之路来开拓发展。将传统医术之精髓与当代医学的科研发展相接轨,创新了系列手法和系统理论。粤、港、澳广大患者以赠送“神手”和“圣道仁风”的书法横匾的方式,来表示对该疗法科学实用的高度信任和爱戴。虽然上述学者专家都是著名的推拿流派传人,但其“创新”只是在局部治疗的手法上有所发挥。而“信息力学疗法”却是从手法的基本原理与具体辨证应用等全方位的开拓创造,称之为是继中国第一推拿学派“中医学院学派”之后的第二个另类的推拿学派。一般的说,对于这种不可多得的祖国医学遗产与医学科技创新,无论是自身的为官职责还是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都应该支持或帮助他改变因企业不景气导致其医疗中心全部下岗后的工作与科研问题,应该支持或帮助他将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又获得“天津市科技成果证书”,并进入政府科技成果库的新型颈椎牵引医疗器械,付诸实施来转化这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已经书面标注为“国内领先和国际领先”的科研项目。但无可奈何,经过多年的奔走呼吁,挂号信和电子邮件信访市党政领导,全国学术会议上与卫生界高层主管直面对话,和递交卫生部门申请书等等。一直盼望着等到白了鬓发退了休才算不了了之。这只无形的杀手锏,用“权利”直接遏制了这些利国利民的科技成果实施。称为“行政不作为”不足为过吧!
在寄给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后,“发现杂志特刊”的刊用通知说:您所发明的中国专利技术 “信息力学疗法”推拿在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被专家评为可推广计划项目。第三届“中国名医论坛”将寄去介绍该疗法的论文评为“特等奖”。介绍该“发明”设计思路的论文获得今年“中国主任医师学术年会”的一等奖。“中国名医论坛”也因此作为正式代表邀请参会,都是因为本人的生活窘迫和节衣缩食科研的经济拮据而望会兴叹,望证书兴叹,望推广项目兴叹了。着眼经济收入的做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本无可厚非。但其蕴涵的巨大经济回报价值和社会价值竟没有一个人去拨弄一下价值的算盘,“行政不作为”的你有愧于振兴中华民族医药学的祖国重托!
2、摆正中国推拿医学的科研方向: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周仲瑛教授指出,中医现代化应避免,一是中药西用就是现代化;二是量化、客观化就是现代化;三是统计处理就是现代化;四是动物实验就是现代化的四个认识误区。中医推拿也同样是花费大量基金在这误区内进行着研究,没有把握好中医推拿的科研方向。因此,本文作者提出:“以患者为本,以疗效为本,以科研为本”作为中医推拿医学的发展战略口号。以患者为本,就是要建立以人身安全至上的人性化医学观。以疗效为本,这应该是临床与科研的宗旨,不能提高疗效的研究和创新不具有真正的时代价值。以科研为本,就是提倡“古为今用,西为中用,融会贯通,升华创新”的中医科研创新理念,关注支持一切有建树的医学人才,尤其是贫穷的无地位的基层人才,尊重他们的科技成果。提倡群策群力的大科研才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时代步伐。总而言之,就是体现在能够让患者承受最小的痛苦,花最少的钱,用最快的速度治愈疾病上。这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是关系到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健康保障问题的国家大事。注重充分发挥和把握中医药和中医推拿的“简便廉验”的优势和科研方向,这才是中国医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摆正规范与创新的辨证关系。规范已有的推拿技术是必要的,包括行业与人员准入规范,治疗操作程序规范和手法规范等等。但不创新就没有与时俱进的科技进步,不创新就会落后于世界医学发展的脚步。摆正规范与创新的辨证关系就是要弄清楚:规范是为了普及,创新是为了进步。在规范中积极的发现创新,在创新中不断的进行规范,将规范了的先进的医学技术迅速的实施普及,我国人民享有的医疗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不断的创新出更先进的医学技术,坚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中华民族才会领跑于世界医学领域。这关系着中国的未来。
3、关于推拿医学发展问题的几点建议:
科学研究是每个医学工作者应当拥有的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要发展推拿医学就要重视医学研究。作者仅从公开、公平、公正这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推拿医学的科研课题取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制定的(1999—2015)《中医临床研究发展纲要》(试行)第十九条指出:“推拿、按摩和其他手法治疗的研究:重点在于总结具有突出疗效的适应病症,规范各种治疗手法,探讨手法治疗的机制和规律。对临床具有一技之长的各种特色疗法,应注重探索治疗机制、总结其适应症、规范治疗方法和提高疗效的研究。” 应该说已经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应该鼓励有资格和职称的医生广泛参与。改变管理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现象,作到科研选题、资助金额、课题意义与疗效论证、全体医生听证等全过程的公开透明化。给大家以知情和参与的权利。
2、采取“低门槛准入,高门槛验收”的办法进行科研。降低准入门槛就是让全体医生不论职称高低在选题时都能公平参加;在结题时,不论职称高低,都必须严把关验收。课题意义与疗效论证、全体医生听证等评价课题的工作要公平对待。采取高门槛验收方法,以保证课题的技术含金量。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基础性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学科带头人”是靠科研的成绩竞争得到的,不要出现“挂名”和“贴牌”的现象。对于完成课题的成绩显著者,要有公正的对待。以科技成果取人,任才为贤,我们的推拿医学才会大踏步前进。
中医推拿是诊断与治疗一体的临床学科,其创新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只有百家争鸣的局面中才能获得更多更快的提高,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结果评价出其优劣真伪,奖优和鼓励创新才能保持我国推拿医学水平的领跑地位。
三、后记
一位美国文卫考察团的领队,对于他们在广东江门五邑中医院访问时,两位团员因颈痛由带领参观的医务科长来中心要求即时治疗,当2个人都各用了5-6分钟的时间治疗,就让他们测试均表示“ok!”后,始终诧异。其后,该领队专门携翻译到诊室访问作者,提出:中医推拿能治病!不可思议?的话题,这是一次没有陪同领导在场的特别访问。作者不断的解释着中医推拿的情况,但同时作者还因后面有患者等候必须坚持工作。临近下班,那位领队只得带着意犹未尽和更想切身体验的心境离开,翻译送上来她的名片。
不久后,这位中医生不得已离开了这所三甲中医院返乡,如今,被当地患者称誉的“神手”在中国侨乡销声匿迹后又走到了退休的地步。对那位美国考察团领队疑问的答复和切身体验的意愿,只能留给当代的专家学者去实现吧,但千万不要丢了中国中医推拿的脸!
2005年5月20日
原创]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简介
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亦称“董氏推拿”,这是一个全新的推拿学派。其基本理论与治疗方法源于已经失传多年的推拿术。经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领悟了其独特的诊疗精髓后,在现代中西医理论的论证中不断的推陈出新,形成了一个可治疗多系统疾患的推拿体系。这是以精确运用人体生物力学特点和人体生物信息的检测调整,用手法诊疗疾病的系统方法。完全符合《推拿学》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已经创立了本学派独有的“一套动态力学系统手法,两个推拿系统理论,三项医疗器械专利技术”。简介如下:
一、“信息力学疗法”的理论依据: 本疗法所说的“信息”是指人体自身存在的生物信息:“力学”则是指人体骨关节、筋位的生物力学特点。临床以人体生物信息的检测与调整和精确运用人体生物力学特点,用手法进行疾病诊疗的系统方法,称之为“信息力学疗法”推拿。 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推拿学》的基本原理一章指出:“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用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和调整信息相结合以及改变系统内能的方法,……通过改变系统内能和调整信息,施以关节整复手法,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从而消除因解剖位置失常而产生的病变信息,使症状得以解除。……这是建筑在人体生物电、生物力学,生物内能以及组织器官的生理、生化、解剖学理论基础上—种古老而又崭新的治疗途径。”以上精辟而又抽象的理论概括,本疗法已经成功的运用于内科与骨伤科的推拿临床实践和论证,为《推拿学》增添新的内容。 ①、一套“动态力学手法”是首次提出的崭新概念,填补了传统《推拿学》在当代手法创新中的空白。本手法宗旨是:“医学以人为本,让患者承受最小的痛苦来治愈疾病。” 从生物力学的研究角度首次提出了动态力学手法三要素:“力点、力线、力度”的最新论述。以“轻而不浮,重而不狠,柔中透刚;选时择位、动态契入,瞬间完成、无痛少痛”为特点。以最快捷准确的触诊检测,最巧最小的力解决关节与筋位的矫正问题。其整复手法原理为:在躯体或局部放松时的特定运动轨迹中,选择最佳复位切入点,使复位力线轨迹与其相交,在约1-2秒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复位。此切入点的选时与选位,是根据人体结构病理改变的特点而定。完全没有强行复位和盲目分解粘连的大推拿手法特征,安全有效。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难于治愈的病症,其临床治愈率已达到92.5%。2002年的1月份与8月份,在广东江门五邑中医院(三级甲等)推拿治疗中心门诊期间,有11名患者分别赠送了“神手”和“圣道仁风”两块书法横匾,可见该疗法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充分的认可与肯定。
②、两大推拿理论之一,是“人体骨筋结构三维空间的力学平衡理论”,该理论简单实用,完全使用双手来进行精确测量,是《推拿学》的触诊理论尚未涉及的空白点。内容是:以解剖学为依据,确立人体轴线坐标与标准列线,当人们在工作或运动中发生扭,挫、撞伤,或因过劳而导致静力性损伤时,人体骨筋结构的力学平衡就会发生三维空间的改变,随之筋位与功能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尽管有时这一病理性改变很小,但使用人体的三维空间坐标与列线理论,经过双手的快速触诊测量就非常显见。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基本特点。
③、两大推拿理论之二,是运用本疗法发掘整理的《黄帝内经》“气道”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失传推拿术治疗内科疾病的原理与作用。尤其是对于“气道”的调整治疗,这是除了使用经络穴位的系统疗法以外,又一个推拿治疗内科疾病,切实有效的治疗理论。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的气道状态触诊法和调整法。使推拿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又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另外,还结合排除风、寒、湿、瘀,舒经活络等独特手法,进行系统的内科疾患治疗。该理论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在内科杂症方面治疗有效率100%,可重复率100%。这一失而复得的祖国传统中医学的遗产,已经形成了一种既古老而又崭新的理论。这应该是国内外尚所未闻的中华民族医学瑰宝。应该相信“信息力学疗法”正是在这一鲜为人知的领域中成功地进行着探索。 二.“信息力学疗法”的治疗特点: 本疗法不同于其它的大推拿模式和按摩套路,其基本特点就是辨证施治。它是以识别人体各部位形与态两方面的病理变化的扪诊为前提,四诊合参后运用巧妙的力学手法准确的矫正关节、筋位的解剖位置和功能状态,使病变部位恢复正常功能,此外还结合使用调整生物信息的方法,排除风、寒、湿、瘀等痹阻,来改变局部或脏腑的功能状态。进而达到康复的目的。在治疗中无痛苦,无损伤,收效快,患者在治疗后可当场测试到效果。无论是骨伤科的各类疾患,还是内科的多种慢性病,均有很好的疗效。
三. “信息力学疗法”的治疗范围:
(1)骨伤科:
人体各关节部位的急慢性伤痛与劳损;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病、胸、肋软骨炎、肩周炎、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包括增生性、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内科:
1. 消化不良诸症,慢性胃炎,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
2. 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症状的缓解、消除。
3. 心血管病的症状缓解、消除;高血压症。
4. 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眩晕,疲劳综合症,及各种不适的症状。
四、 “信息力学疗法”的发明创造(三项专利技术):
1. 点穴推拿的手用专业工具:“一点通多功能点穴推拿治疗器”,专利号(ZL 00205697.6),获“2001香港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金牌奖”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奖”。经各地科委推荐和人民日报社市场信息中心复审合格立项,现已正式进入人民日报社“2002—2003年招商引资促进工程”,列为国内重点专利。
“一点通”分为普通型和专业型,适用于任何人进行点穴、按摩、推拿和足疗的保健治疗,更适用于有一定治疗基础的爱好者和按摩推拿专业的医生治疗使用。“一点通”只有手掌大小,却集点穴.推拿.按摩.拍打.等手法作用于一身,有八个治疗功能区,可针对不同患部进行对症治疗,并融合了触觉信息反馈设计,不但增强了治疗效果。还可消除医者手部的过度疲劳和损伤。它式样精巧简洁,是不可多得的专业工具。尤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骶椎关节整复等关键部位的治疗中,临床实践证明确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2. 系列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是21世纪首次应用“生理曲线牵引治疗理论”的新一代牵引器械。包括“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ZL 00234285.5)和“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ZL 00234286.3)。这两项技术均被中国知识产权报社认定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专利,编入《中国优秀实用专利大全》。均被日内瓦全球发明家公会、世界专利交易评估及促进委员会认定为“极具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专利项目”,获“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质奖。并分别聘为2002年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名医大会”和“中国高新技术双化大会”联合邀请的特邀佳宾。
本系列牵引器械的特点在于颈椎的生理曲线导向设计和利用牵引的反作用力进行穴位的磁、压疗,中药渗透等综合治疗的设计。“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特点是精巧便携。“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则以任意调整靠背倾斜度,可变换多种牵引体位为特征。
对于发病率越来越高的颈椎病的治疗,牵引仍是各医院首选的治疗方法。虽然原牵引器械的设计理论已经落后,但其产品仍充斥着整个医疗器械市场。当跨入21世纪之际,首创的新系列牵引器械,必将淘汰所有的陈旧产品。为保持上述三项专利医疗器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领先地位,并尽早的为大众解除病痛,本医生特别欢迎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开发,条件可以充分的洽谈协商。
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能够使人骨正筋柔,经络通畅,脏腑功能协调。可以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即可使人恢复健康又能使人长寿的绿色疗法。